什麼是以太坊?完整指南 - 第 1 部分(2024 年更新)

這份文件是 CoolWallet 從 2018 年起持續更新的以太坊指南,2024 年剛完成一次全面更新。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核准多檔以太坊現貨 ETF,象徵主流財經市場邁出重大一步,採納以太坊。以太坊在近年歷經重大蛻變,這份指南也因此做了大幅調整。

近年重大里程碑包括:

  • 2022 年的「合併」(The Merge):以太坊正式轉向權益證明(PoS)
  • 2023 年的「上海升級」:開放提領質押的 ETH
  • 帳號抽象化(EIP-4337) 的實現
  • 即將推出的 Proto-Danksharding(EIP-4844):擴展可擴性


此外,我們也將探討 Layer-2 擴容解決方案,例如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未來核心網路。

內容 - 第 1 部分

什麼是以太坊 (Ethereum)?完整指南 - 第 1 部分(2024 年更新)

 

前言

截至 2024 年 5 月,以太坊穩居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資產,依市值計算,比特幣仍主宰整個加密市場(總市值超過 2.54 兆美元),而以太坊則以超過 4569.4 億美元的市值穩坐亞軍,甚至比其下一位競爭對手幣安幣(BNB)高出 3000 億美元以上。

但以太坊的價值遠不只是能用美元來衡量而已。它是一個顛覆性的虛擬資產網絡,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加密貨幣的想像,也證明區塊鏈的應用遠不止於付款這麼簡單,「智能合約」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過去好幾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FT)都還只是理想化的構想,如今這些技術已在以太坊平台上落地生根。從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借貸協議 Aave,到數位藝術平台 OpenSea,以太坊生態系中的應用已改寫平台規則,權限與執行由所有人共同決定,不再需要中介與監管機構。此外,以太坊誕生了大量「邊玩邊賺」的遊戲,如 Axie Infinity、My Crypto Heroes、ChainGuardians 等等,這些鏈上遊戲不僅娛樂性十足,也讓疫情期間失業的人能夠靠它維生。

有人甚至認為,以太坊推動區塊鏈產業的進步,遠遠超過比特幣。當今加密產業中絕大多數的創新,不是來自以太坊的技術研發,就是在以太坊的基礎上建造。即使面對 Polkadot幣安智能鏈(BSC)Solana 等競爭對手,以太坊的市佔仍然是它們總和的三倍以上。

不過,以太坊目前仍面臨交易壅塞與高昂手續費的問題,升級進度也常常延遲。但即便如此,我們已擁有一個真正運作中的全球運算網路,任何人都能在以太鏈上構建「無法關閉的程式」,而這背後所賦予每個人的力量,其實遠比多數人的想像還大。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硬分叉」升級,它透過燒毀部分交易手續費的機制,讓 ETH 供應趨於稀缺,未來甚至可能成為通縮型資產


1. 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公開、去中心化的運算平台與作業系統,架構在區塊鏈之上,支援「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的開發與部署。自問世以來,以太坊已經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成為加密產業中許多創新應用與新領域的起點,其中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非同質化代幣(NFT)

它的原生數位資產「以太幣」(Ether,簡稱 ETH),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貨幣,由前《Bitcoin Magazine》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和英國程式設計師 Gavin Wood 於 2013 年提出,並於 2015 年 7 月正式推出。以太坊共有 8 位列名創辦人,其中也包括 Cardano 創辦人 Charles Hoskinson。

如果以上的技術說明聽起來仍然太抽象,可以用另一個更貼近生活的比喻來理解:以太坊就像一台圖靈完備(Turing-complete)、全球性的開源電腦,任何人都能在上面運行「無法被關掉」的應用程式。

但這麼說可能會讓人疑惑——「我們不是每個人家裡早就有電腦和手機了嗎?為什麼還需要這樣一個系統?」


💡 真實案例:言論自由受限的社群使用者

John 是一位美國的平權運動倡議者,他希望在線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然而,由於他關注的議題具敏感性,他非常擔心有一天會失去 Facebook 或 Twitter 帳號。

畢竟,傳統社群媒體平台擁有近乎絕對的使用者帳號控制權,可以隨時依據自訂規則刪除帳號或限制內容。John 漸漸意識到,他的倡議工作不能仰賴這些可能隨時刪除他成果的科技巨頭。

於是,他註冊了一個建立於以太坊的社群平台 Sapien,並同步在那裡建立內容。這樣當 Facebook 或 Twitter 封鎖他的帳號時,他仍擁有一個無法被下架的替代平台

以太坊所提供的價值不僅是避開企業審查,更包括對抗威權政府的資訊控制。因此,它不僅是一個強大的應用建構平台,同時也是追求個人自由的工具。


什麼是 ERC-20 代幣

以太坊的核心魅力與力量來自於智能合約的創建能力、執行效能以及多樣性,同時也是催生無數創新應用的根本原因。這時就不得不提到「ERC-20 代幣(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第 20 號提案)」,是開發者在以太坊網路上推出一個新項目和自有代幣時不可或缺的要素。

ERC-20 是一種針對以太坊網路上智能合約與代幣運作方式的技術標準,讓各個代幣在以太坊這個生態系中,能夠達到功能一致性與安全性預期。

畢竟,以太坊上的應用數量龐大,若沒有一套共通規則,新項目很容易出現兼容問題,甚至引發安全漏洞。ERC-20 就像是一套「代幣規格說明書」,讓新項目可以與既有應用順利整合、互操作。

然而,ERC-20 的「低門檻」也在 2018 年成為爭議焦點。那一年,全球加密貨幣投資人損失高達 17 億美元,大多來自於所謂的 ICO(首次代幣發行)詐騙。許多分析師認為,ERC-20 的便利性反而成為詐騙者濫用的溫床,許多項目根本只是空殼,實際目的是圈錢、洗錢,甚至資助非法活動。

ERC-20 的爆炸性成長

  • 2018 年 1 月:以太坊鏈上已有超過 21,000 個 ERC-20 合約,其中包含 EOS、Qash、OmiseGO、Basic Attention Token 等知名項目。
  • 2021 年初:根據 Etherscan 數據,ERC-20 代幣項目為 829 個,但代幣合約總數已突破 350,000 筆。
  • 2021 年 9 月:ERC-20 合約數持續增長,超過 450,000 筆。

若有興趣查看完整的 ERC-20 合約清單,可到 Etherscan


🔐 CoolWallet 小提醒:

請不要將交易所、錢包或加密貨幣密碼存在網路上(如連接網路的相簿、雲端儲存等)。最安全的方式是手抄下你的 PIN 碼與助記詞備份(Recovery Phrase),多份備份,妥善保存於家中或銀行保險箱中。

保障私鑰安全,才能真正擁有你的加密資產。


什麼是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

簡單來說,智能合約就像一台販賣機。你不需要找律師、公證人或仲介來擬定與執行合約,只需投入加密貨幣(代幣),它就會根據預先設定的規則,自動完成合約、託管交易,或其他約定動作。

智能合約是一種完全自動化的電腦程式,不只規範交易雙方的條件與罰則,還能在不需要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執行這些條件。換句話說,它能:

  • 自動執行交易
  • 降低人為失誤與延遲風險
  • 避免審查、詐騙與第三方干預
  • 實現 24/7 全天運行

以太坊智能合約主要以以下程式語言撰寫:


  • Solidity(目前最主流的智能合約使用語言)
  • Vyper(語法簡潔、類似 Python)
  • 早期版本還包括:Serpent、LLL、Mutan 等

未來,以太坊將導入 Ethereum WebAssembly(eWASM),這項計劃將能讓開發者使用熟悉的主流語言開發只能合約,例如:

  • C+
  • Rust
  • JavaScript

導入後,不但可以降低智能合約開發門檻,也將吸引更多傳統程式設計師加入以太坊生態圈,讓智能合約更快進入現實應用層面。

智能合約的出現不只讓交易更自動與透明,更代表著一種去中心化世界中的信任新架構。未來所有契約、流程與系統的執行,都有可能被它顛覆重構。

是什麼去中心化應用(DApp)

DApps(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是建立在以太坊平台,並使用智能合約作為工具的應用。這些應用不依賴傳統伺服器或中心化平台,運行於點對點(P2P)網路上。

DApps 的四大核心特色:

  1. 開源與自主控制:程式碼對外公開,應用本身由社群或智能合約自動運行,而非單一組織控制。

  2. 區塊鏈資料儲存:使用區塊鏈記錄資料,確保資訊不可竄改且可驗證。

  3. 使用加密貨幣作為價值載體:應用內的價值傳遞透過代幣完成。

  4. 透過加密演算法生成代幣:代幣的產生及發放遵循區塊鏈協議或智能合約所定義的規則。

與傳統應用(例如使用 Rails 或 Django 架設的後端)不同,DApps 不依賴中心化的伺服器或雲端架構,後端完全建立在區塊鏈上,權力與資料掌控權回歸給使用者,不需要信任任何中介機構。

DApp 的應用場景(截至 2023 年 10 月)

以太坊鏈上已有數萬個 DApp,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 遊戲,如邊玩邊賺類(play-to-earn)
  • 數位藝術平台(如 NFT 市場)
  • 數位簽名服務
  • 智能鎖
  • 數位著作權管理
  • 預測市場
  • 群眾募資平台(如 Kickstarter 的鏈上版本)
  • 跨境匯款
  • 線上賭場與博弈平台
  • 電動車與綠能充電支付
  • 安全身份系統(如 KYC 管理)

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EVM)

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簡稱 EVM)是支撐以太坊網路安全與執行能力的核心

比特幣設計之初只為了實現去中心化貨幣的功能。而以太坊則不同,透過 EVM 能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使其具備以下能力:

  • 自動化處理交易邏輯
  • 執行特定業務流程與操作
  • 防止 DoS 攻擊(阻斷服務攻擊)
  • 確保網路溝通不中斷

EVM(以太坊虛擬機)可以被視為一個全球共享的運算平台,讓開發者不必從頭建立一條新區塊鏈,就能直接在以太坊上構建 DApps 與智能合約。這種基礎設施共用的機制,大幅降低開發門檻,讓創新能在既有架構上持續擴展,因此 EVM 也被視為以太坊最具代表性的關鍵技術之一。由於運算分散於整個網路,EVM 具備高度容錯性、零停機時間,並確保區塊鏈上的資料永久不可竄改,且無法被審查。

EVM 的誕生,讓以太坊成為一個可建構無限應用的「開發平台」,而不只是另一種加密貨幣。這一點正是它與比特幣之間的本質差異。


以太幣(Ether, ETH)與挖礦(Mining)

在了解以太坊之前,首先要分清楚兩個概念:Ethereum 是區塊鏈平台本身,而 Ether(簡稱 ETH)則是這個平台運行所需的核心加密貨幣。

ETH 本身不是技術平台,而是一種支付「運算成本」與「交易手續費」的代幣,也就是俗稱的「Gas 費」。你可以把 ETH 想像成汽車的燃料:沒有它,應用無法執行。

每當你在以太坊上發送一筆交易、或執行一個智能合約,這筆操作都需要由網路中的其他參與者進行驗證與記錄。這些驗證並非由單一中央伺服器完成,而是靠全球數以千計的電腦共同處理,這種運作機制被稱為「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透過 PoW 模式驗證交易的節點,俗稱「礦工」,他們貢獻計算資源來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從而保障整個網路的安全性、完整性與正當性。作為回報,礦工會獲得 ETH 獎勵,這就是「挖礦」的由來。簡單來說,操作越複雜,所需支付的 Gas(也就是 ETH)也越多。


💡 小提醒:

當你購買「以太坊」時,實際上你買的是 ETH,也就是用來驅動整個以太坊網路的代幣,而不是技術平台本身。


然而,以太坊的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很早就指出,PoW 雖然有效,但消耗龐大的電力與資源,而且缺乏擴展性。因此,他主張轉向 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 模式,以實現更環保、更高效的網路共識。

以太坊與比特幣一樣採用動態難度調整來平衡挖礦速度。但與比特幣只依據算力變化來調整不同,以太坊還設計了「難度炸彈(Difficulty Bomb)」,這是一種會隨時間自動提高挖礦難度的機制,最終讓挖礦變得不再有利可圖,迫使礦工轉向質押(staking),以完成從 PoW 過渡到 PoS 的轉型。

不過,由於合併(The Merge)的延遲,以太坊基金會也多次推出「延後難度炸彈(Difficulty Time Bomb Delay)」的更新,讓挖礦在 1.x 版與 2.0 合併完成前仍可繼續運作。


第二層解決方案(Layer 2 與鏈下擴容)

Layer 2(L2) 是指一類建構於主鏈(Layer 1)之外的擴容技術,能夠在不犧牲區塊鏈去中心化與安全性的前提下,將大量交易移到鏈下處理,藉此提升處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隨著以太坊越來越受歡迎,交易壅塞與手續費飆升逐漸成為瓶頸。對於用戶來說,不僅拖慢了交易速度,也大幅提升了使用門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推出了多種 Layer 2 解決方案,在以太坊 2.0(全功能 PoS 網路)尚未完全落地前,能暫時緩解這些瓶頸。

常見的 Layer 2 類型與項目,主要使用以下兩種技術:

  • Optimistic Rollup,是一種預設交易都是正確的模式,僅在有人提出異議時才進行驗證,代表鏈包括 Optimism 和 Arbitrum。
  • ZK Rollup,利用密碼學一次性驗證整批交易的正確性,速度與安全性更高,代表鏈有 zkSync 和 Linea。

這些技術在概念上將大量交易打包、處理後再提交至主鏈驗證,大幅減少鏈上負擔。

另一個特殊案例是 Polygon。它雖然不屬於 Rollup,但也是一種 Layer 2 解法。Polygon 像是一個與以太坊互通的平行鏈擴容協議。Polygon 擁有自己的原生代幣 MATIC,至今已有超過四百個項目部署在上,包括 The Graph、Poly Network、Terra Virtua 等。Polygon 的優勢在於交易極快、手續費極低,並提供開發者友好的建構環境,已成為許多新 DApp 的首選部署區塊鏈。

總結來說,Layer 2 是目前以太坊最實際可行的擴容策略之一,雖然它不是最終解法,但的確讓使用體驗變得更加順暢,也為以太坊邁向大規模採用鋪好了路。等到以太坊 2.0 完全落地後,Layer 2 預計仍將與主鏈互補共存,形成更強韌的區塊鏈生態。



什麼是 Ethereum 2.0

Ethereum 2.0(又稱 Eth2)是以太坊區塊鏈的一次重大升級,目標是解決現有網路在可擴展性、安全性與永續性方面的限制,並為更大規模的應用鋪路。

Ethereum 2.0 最關鍵的變化,是將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共識機制,轉換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在 PoS 機制中,用戶透過質押一定數量的 ETH 作為抵押品,成為「驗證者」,負責提議與驗證新的區塊。這種做法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並提升網路處理效率,讓每秒可處理的交易量明顯上升。

除了共識機制的轉變,以太坊也引入了分片鏈(Sharding)、目前的以太坊是一條「單鏈」,所有交易與合約都擠在這一條路上處理,難免擁擠。Ethereum 2.0 引入分片鏈(Sharding)後,會將整個網路分割成多條子鏈,每條鏈都能獨立處理自己的交易與合約,讓整體吞吐量倍增,實現真正的「多線並行處理」。

除了共識機制與分片,Ethereum 2.0 還將導入:

  • eWASM(Ethereum WebAssembly):讓智能合約可以使用如 C++、Rust 等主流程式語言開發,執行效率更高、開發更彈性。
  • Crosslinks:用來連結各分片鏈與主鏈,確保網路溝通穩定與一致性。


此外,Ethereum 2.0 的轉換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階段推進:

  • Phase 0(2020 年 12 月):啟動「信標鏈(Beacon Chain)」,導入 PoS 共識機制。
  • Phase 1:預計從 2023 年第四季開始,逐步引入分片鏈,基礎升級包含 EIP-4844(Proto-danksharding)。
  • Phase 2:實現分片鏈上能部署與執行智能合約的能力,讓整體應用正式擴展。

Ethereum 2.0 將全面提升以太坊的擴展能力與效能,不僅能支援更多交易與應用,也會降低能源消耗,邁向更環保且具可持續性的運作模式。這不只是一次技術升級,而是為以太坊未來十年鋪路的基礎工程。


信標鏈(Beacon Chain)

信標鏈(Beacon Chain) 是以太坊 2.0 的第一階段成果,正式將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 帶入以太坊生態系,成為實現未來可擴展、永續運作架構的基礎層。

在最初的兩年中,信標鏈與以太坊 1.x 主網是並行存在的雙軌系統,分別採用 PoS 和 PoW 各自獨立運作。直到 2022 年 9 月 15 日的「合併」(The Merge)發生後,PoS 正式成為以太坊唯一的共識機制,信標鏈也從試驗層躍升為正式的核心網路共識層。

信標鏈的主要功能

  1. 管理驗證者(Validators):追蹤誰質押了 ETH,負責驗證區塊的節點名單由此產生。

  2. 提供共識邏輯:定義如何從眾多候選區塊中選出最終鏈上版本。

  3. 實施區塊傳播協議(Block Gossip Protocol):協助節點交換訊息與保持共識同步。

  4. 監督分片鏈的啟動與協調:未來所有分片鏈的運行,都需由信標鏈作為協調中樞。

透過信標鏈的 PoS 機制,以太坊不僅告別高能耗的 PoW 模式,也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與去中心化程度,鼓勵更多用戶參與(只需質押 ETH,而不用購買昂貴礦機),同時為「分片鏈(Sharding)」這項擴容方案鋪好了基礎架構,讓以太坊在擴展容量的同時,仍能維持高效、安全、去中心化的理想架構。

簡單來說,信標鏈是以太坊向未來邁進的第一步。沒有這個共識層,就無法安全引入分片與更大規模的應用承載能力,是以太坊從「加密貨幣平台」走向「全球去中心化應用主機」的基石。


以太坊合併(The Merge)

以太坊合併(The Merge) 是整個以太坊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轉捩點之一。它將原本以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 為基礎的主鏈,正式整合至信標鏈(Beacon Chain) 所承載的 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 共識層中,完成了以太坊網路從 PoW 到 PoS 的重大轉型。

這個合併不只是技術上的整合,更升級了可擴展性、安全性與永續性,讓以太坊朝長期願景邁出關鍵的一步。

在過去,以太坊依賴礦工(miners)使用算力來驗證交易與產出區塊,這種模式極度耗能。合併後,這一過程由「驗證者(validators)」接手,他們是透過質押 ETH 來參與網路共識,根據持幣與質押的比例被隨機選中,負責出塊與驗證,能因此大幅降低能源使用與碳足跡。

這場轉型的規劃早在 2017 年 就已開始,歷經多年開發、測試與社群共識,終於在 2023 年 4 月落實,代表以太坊徹底告別挖礦時代。以太坊合併完成後,其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減少了高達 99.99%,這不僅讓以太坊本身更加永續,也為整個區塊鏈產業樹立了綠色轉型的標竿。

PoS 架構為以太坊帶來更靈活的擴展空間,也使網路能更容易支援未來如分片(Sharding) 與其他 Layer 2 解決方案的整合。合併不只是淘汰挖礦,更為以太坊成為全球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The Merge 不只是一次技術升級,而是以太坊邁入成熟生態的象徵。它徹底改變以太坊的能源結構、安全機制與參與模式,並開啟了一個更環保、更高效的全新篇章。


以太坊質押

在信標鏈(Beacon Chain)上線不久後,以太坊的 權益質押(staking)機制就向大眾開放了。這代表以太坊正式從「用礦機解題」的挖礦時代,邁入以「質押代幣」參與網路共識的全新階段。

在 PoS(Proof of Stake)中,交易不再由礦工用算力驗證,而是由稱為「驗證者(validator)」的人來負責。他們會將手中的 ETH 質押至特定錢包中,透過被選中來提案或驗證區塊,參與共識。

驗證者根據質押的 ETH 數量獲得獎勵。這種參與機制比 PoW 更環保、成本更低,有利於推動以太坊的大眾採用與永續運作

想自己質押 ETH 嗎?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 優勢:

  • ETH 可隨時解除質押:自 2023 年 4 月「上海升級」後,ETH 不再被鎖死,可以隨時領回。
  • 參與門檻下降:不一定要自己跑節點,也能透過質押池參與。
  • 網路更加永續與高效:節能又快速,是 PoW 無法比擬的。

⚠️ 注意風險:

  • 驗證者節點需穩定上線,否則獎勵會被減少。
  • 作弊會被懲罰(Slashing):若系統偵測到不當行為,將被罰款(最低懲罰為 1 ETH)。
  • Ethereum 2.0 仍在演進階段,少數情況下可能遇到 bug,導致質押被削減(機率極低,但不能排除)。

如何質押 ETH?你有兩種方式:

方式一:自行運行完整節點(適合高資產使用者)

如果你有充足的預算與技術力,可以自行搭建以太坊節點。這是最去中心化、最信任中立的質押方式。條件如下:

  • 至少 32 顆 ETH(目前市價約 10 萬美元以上)
  • 一台穩定的電腦設備
  • 約 500GB SSD 儲存空間
  • 24 小時穩定的網路(每小時至少 900MB,且未來有機會提高)
  • 安裝並操作以太坊主網客戶端(需照著官方指示操作)

這種方式能最大化你的自主性與對私鑰的控制權,但也需要相當的承諾與維護能力。


方式二:透過質押池參與(適合大多數人)

如果你沒有 32 ETH,也沒空維護節點,可以選擇加入質押池。這些服務會幫你處理技術層面,你只需質押少量 ETH 即可參與並獲得獎勵。

例如你可以透過 CoolWallet Pro、S 或 HOT 來質押 ETH,享有簡便介面與去中心化質押入口。

不過要注意:

  • 質押池會收取一定管理費用,會稀釋你部分的收益。
  • 私鑰與驗證者控制權會交由平台代管,你無法完全掌控節點行為
  • 若過多用戶依賴大型質押服務,可能會損害整體網路的去中心化程度。

以太坊質押是邁向 PoS 生態的關鍵一環。它比挖礦更環保、門檻更低,對於用戶與網路雙方都是雙贏選擇。你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跑節點或加入質押池,享受 ETH 升級後的回饋機制。


以太坊分片鏈(Shard Chains)

分片(Sharding) 是以太坊擴容的終極目標之一,許多人甚至稱它為「以太坊擴容的聖杯」。它能讓以太坊從目前每秒大約 15 筆交易(TPS),提升至 超過 100,000 TPS,遠遠超越 Visa 理論上的 50,000 TPS 處理量。


一旦成功實現,以太坊上的所有操作將變得便宜又快速,包括但不限於:

  • ETH 轉帳
  • DeFi 農場(yield farming)
  • 流動性挖礦
  • 鑄造 NFT
  • 去中心化借貸

這些過去成本高、速度慢的活動,未來將能以極低手續費完成,真正邁向大規模使用。

Sharding 是指將以太坊網路拆分成多個「分片(shards)」,每個分片都能獨立處理交易與智能合約,並行運作,互相之間仍能順暢協作。以太坊預計會被分成 64 個分片,就像從一條高速公路變成 64 條快車道,極大地提高網路的處理能力與效率。

分片鏈原本預計於 2022 年夏季 啟動實作,但實際上會經過多階段部署,初期不會立刻達到 100,000 TPS 的效果。它真正發揮威力,將是與 Layer 2 技術(如 Rollups)結合之後,形成「主鏈分片 + 第二層擴容」的架構,到時交易處理速度與成本將有顛覆性改善。

分片鏈是以太坊未來擴容藍圖中的關鍵拼圖。雖然目前仍處於逐步建置階段,但它結合 PoS 與 Layer 2 將為以太坊帶來指數級成長,讓全球使用者真正享受到「低成本、高速度」的去中心化應用體驗。


以太坊 WebAssembly(eWASM)

eWASM(Ethereum WebAssembly) 是以太坊正在開發中的下一代虛擬機,它被設計用來取代現有的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目的是讓智能合約執行得更快、更靈活,並能支援更廣泛的開發者社群。

eWASM 的優勢包含:

  1. 支援主流程式語言:相較於 EVM 只能使用 Solidity,eWASM 將支援 C++、Go、Rust 等主流語言,讓全球約 2,690 萬名非區塊鏈開發者 也能輕鬆開發以太坊應用。

  2. 改善執行環境與效能:eWASM 讓智能合約能在現代瀏覽器中運行,具備與中心化平台幾乎等速的效能,且可適配各種機器碼層級的架構。

  3. 相容性強,與現代硬體設計一致:eWASM 將以模組化、輕量級、高效能為核心,能適配大多數現代裝置與開發環境,更貼近真實應用需求。

現有的 EVM 優先考慮「正確性」,但這使得在效率與靈活度上有所妥協,對某些真實世界應用而言顯得笨重。而 eWASM 的設計邏輯正好相反,強調速度、效能與實務應用的可行性。

eWASM 是以太坊開發者為未來大規模採用鋪路的重要升級,預計將:

  • 擴大開發者社群參與門檻
  • 提高智能合約執行效率
  • 增強與主流開發環境的整合性

這項升級預示著以太坊不再只是區塊鏈頂級用戶的玩具,而是邁向更開放、可擴展、且面向全球主流開發者的下一代網路基礎設施。

敬請期待第二部分內容,我們將更深入探討以太坊的歷史、與比特幣的差異,以及它的優勢與挑戰。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Discover the Top 5 Trends from TOKEN2049 Dubai 2025|CoolWallet Special Offer
  • TeamProduct 編輯

掌握 2025 TOKEN2049 杜拜 5 大趨勢|CoolWallet 推出限定優惠

掌握 2025 TOKEN2049 杜拜五大趨勢:資產代幣化、穩定幣、AI 融合、多鏈生態、監管與去中心化。了解加密產業未來脈動,並搶先享受 CoolWallet 推出的限時專屬優惠。立即入手,安全掌控你的 Web3 資產!

閱讀更多

Custodial vs. Non-Custodial Crypto Wallets: Which One Is Right for You?
  • TeamProduct 編輯

託管型 vs 非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哪種才適合你?

了解託管型與非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的差異,包括資產控制權、公鑰與私鑰、KYC 身分驗證、隱私保障與安全性,幫助你選擇最適合的錢包類型。

閱讀更多

Ethereum in 2025: What’s Changed, What’s Next, and Why It Matters
  • TeamProduct 編輯

掌握 2025 以太坊 (Ethereum) :變化、挑戰與下一步

了解以太坊 Ethereum 在 2025 年的重要事件 - Pectra 升級,同時探討 ETH 價格趨勢、最新市場變化、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讓你輕鬆掌握 Web3 關鍵基礎建設的走向。

閱讀更多